閩南網12月15日訊(閩南網記者 陳玉玲 洪泓塬 文/圖)今年來,豐澤區認真貫徹落實市委、市政府“強產業、興城市”雙輪驅動,堅持把園區標準化建設作為“一把手”工程,按照“搶抓機遇、系統謀劃、標準規范、改造提升、試點先行、同步招商”的工作理念,集全區之力、聚全區之智全面攻堅,大力推行“攻堅在一線”的運作機制、全面實施“拿地即開工”的建設模式、充分發揮“四兩撥千斤”的政策效應、大力營造“實績論英雄”的招商氛圍,全速推進園區標準化建設,為經濟高質量發展增添動能。
泉州工業(產業)園區標準化建設第四季度拉練活動走進泉州數字經濟產業園(陳曉東 攝)
泉州數字經濟產業園二期、泉州建筑服務產業園作為兩個“四個一批”園區,從產業集聚、創新驅動、配套支撐等方面進行探索,在建設標準化園區邁出了堅實步伐。
——泉州數字經濟產業園
“新園區”擴容提質 完善配套提高支撐力
位于北峰片區的泉州軟件園今年正式升格為“泉州數字經濟產業園”。圍繞園區標準化建設,該園區依照“連片開發、一體推進、做大規模”發展思路,加快擴容提質,進一步拉開園區大框架,打造泉州數字經濟發展新高地的美好藍圖正一步步變為現實。
走進泉州數字經濟產業園,各項目建設全面鋪開、多點開花,施工現場機器轟鳴,工程車輛來回穿梭,作業人員爭分奪秒,一派繁忙景象。
泉州數字經濟產業園航拍圖
據了解,泉州數字經濟產業園區總占地面積約2758畝,總建筑面積約248萬平方米,包含一期、二期、三期、親山休閑區和擴展區五大分區。目前,園區一期已建成,二期的機器人產業園、工業互聯網產業園、智能制造產業園、數字貿易產業園等多個項目正在抓緊建設中,同步規劃幼兒園、人才公寓、體育公園等,改善園區環境,強化園區服務,進一步提高園區支撐力。
泉州數字經濟產業園二期列入市級試點項目,總用地面積656畝,總投資32億元,現已建成廠房、配套面積19.26萬平方米,全年預計完成投資11.3億元。其中,豐澤區機器人產業園項目總投資2.53億元,于5月25日進場施工,采取個性化定制模式,經過200天奮戰便完成6棟廠房封頂,目前正進行砌墻施工;力標·新都匯商業配套項目主體結構已完成,現正進行外立面裝修,維也納國際酒店也已簽約落地;工業標準園區項目總投資18億元,A13、A16地塊正進行地下室施工,預計2023年6月底主體封頂、年底竣工,A52地塊正在進行樁基施工,A77地塊正進行“多評合一”審查,擬于第四季度開工建設。
豐澤區高新產業園區管委會服務中心有關負責人介紹,泉州數字經濟產業園在產業導入、管理運營、投入產出、生活配套、環境提升等方面進行創新示范,重點發展軟件及信息技術、光電子信息、工業互聯網、智能機器人、工業設計及數字創意、智慧城市及教育、健康、文旅等行業應用六大產業,精心構建集生產、生活、生態功能于一體的產城融合示范性產業社區,努力打造海西數字經濟發展標桿。
泉州數字經濟產業園航拍圖
泉州數字經濟產業園沙盤
筑巢引鳳來,巢暖鳳自棲。如今,蓬勃發展中的泉州數字經濟產業園正成為越來越多高新技術企業、大院大所的聚集“洼地”。
智能導航輪椅、消毒機器人、無動力源智能助行器、室內掃拖洗消毒一體機器人……走進福建(泉州)哈工大工程技術研究院(以下簡稱“工研院”)的展廳,仿佛來到機器人世界,各類智能產品令人眼花。
工研院展廳展示各類產品
落地豐澤區6年,工研院組建了一支130多人的高水平團隊,獲得國家級平臺2個,省級平臺9個,擁有300多項知識產權,形成了九大產品系列,持續為泉州智能制造產業提供“智”撐。
“我們一方面幫助傳統企業轉型升級,另一方面也不斷開發新一代人工智能產品。”院長李瑞峰說,一直以來,工研院的發展得到市、區兩級政府的大力支持。這幾年,工研院建成了科技創新平臺,擁有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環境,得以持續引才、留才。
龍頭強,則產業興。園區還為入駐企業提供租金、稅收、人才等扶持政策,諸如疫情期間免除租金、帶企業走出去尋找人才等等。為加快推進園區建設,市、區兩級還將共同出臺《關于加快泉州數字經濟產業園高質量發展若干措施》,政策涉及引進培育、產業用房、經營貢獻、研發創新等方面。
李瑞峰院長正在介紹產品
李瑞峰認為,園區標準化建設將在促進人才、產業集聚方面發揮大作用。他表示,工研院將借助科技成果轉化機制和模式,推動研究成果進一步轉化落地,持續助力泉州數字經濟產業發展。
據悉,泉州數字經濟產業園已入駐國家級工業設計企業、國家專精特新“小巨人”企業、科技型中小企業等優質企業162家。今年來,簽約落地海絲節水科技等項目28個、總投資11億元。
——泉州建筑服務產業園
騰籠換鳥開新局 為產業集群“筑巢”
改革開放初期,成洲工業區是全國第一個土地成片開發項目,孕育了虎都、棋牌王等知名企業,后逐漸淡出歷史舞臺。這就是泉州市建筑服務產業園的前身。
如今,該園區通過騰籠換鳥、改造升級迎來新發展,朝著“有效率、有效能、有效益”加速升級。
改造中的泉州建筑服務產業園航拍圖
作為市園區標準化建設試點,園區在改善環境、產業集聚等方面下足功夫。泉州市建筑服務產業園占地面積150畝,由東西兩區組成。其中,西片區以老舊廠房的更新改造為主,東片區以低效用地的新建開發為主。該園區計劃總投資3億元,現已完成8棟樓宇收儲,改造建筑面積5.66萬㎡,加固工程、內部裝修、外立面改造等工作同步進行,改造進度超90%,累計引進產業鏈企業225家,今年來完成建筑產值21億元,1至11月納稅總額為5149.3萬元,同比增漲31%。
“西片區按照‘留改提拆建’的模式進行改造,目前已基本完成,預計年底全部投用。”泉州市建筑產業園運營公司副經理黃艷軍說,東片區的低效用地正爭取市級盤活試點,規劃配套了學校、公園、健身房、社區用房等。全部建成后,園區東西兩片交映,成為社區、園區、城區三區融合的樣本。
泉州建筑服務產業園規劃設計
發展產業,是園區建設的最大目標。今年來,園區采用“邊建設、邊招商、邊服務”的模式,已引進225家企業入駐。值得一提的是,入駐企業不僅涵蓋傳統建筑業的上下游,還涉及綠色建筑、裝配式建筑、建材研發、建筑信息化等新業態。
“為做好企業服務和產業培育,園區出臺了一攬子政策,涵蓋融資、項目、人才、政策等,特別是在項目服務上,今年累計開展邀標項目100個,施工23個、服務77個。我們希望通過項目和服務帶動,吸引優質企業入駐,打造并升級建筑全產業鏈。”黃艷軍說。
中泓(福建)建設于去年入駐園區
園區的體驗感如何?一起來聽聽企業們怎么說。“給企業的政策很優惠,這里環境也很好,云集了上下游產業鏈。”中泓(福建)建設于去年入駐園區,公司經營部經理陳燕梅認為,園區給企業提供了交流學習、資源整合、抱團取暖的平臺,公司在這里還嘗試開發了新業務、新客戶。福建合生建筑是第一批簽約的企業,總經理王彩鳳說,公司在入園后專業分包資質晉升為一級,并參與了晉江九十九溪田園風光體驗區農村集合住宅丙的施工,該項目是普利茲克建筑獎首位中國籍得主王澍在福建的首個作品,是中國清水混凝土建筑工藝的典范建筑。同時,園區積極為企業牽線搭橋,企業有優先參與400萬元以內項目投標的權利,這是很大的利好。
福建合生建筑參建的九十九溪集合住宅項目
搶時間、趕進度,奔目標、往前沖,下一步,豐澤區將在園區建設上出硬招、再提速,按照“任務項目化、項目清單化、清單具體化”要求,倒排工期、掛圖作戰,推動園區項目早日竣工投用、早日投產達效。招商引資上,出實招、再提效,加強與招商團隊對接合作,發揮哈工大、南京大學、天津大學等高校平臺作用的同時,通過舉辦專場招商對接會、產業鏈招商、龍頭企業招商、基金招商等方式拓寬招商渠道,加快更多項目落地園區。謀劃項目上,出真招、再提質,按照“四個一批”工作機制要求,加快策劃東寶工業區改造項目,統籌推進數字經濟產業園三期項目。做強規模上,出新招、再提級,按照“一區多園”思路,組建豐澤區高新產業園區管委會,統籌協調數字園、建筑園、東寶園、知創園等各園區規劃、招商、運營、服務等各項工作,做大做強做優中心城區產業。連片開發上,出快招、再提量,通過空間再統籌、業態再統籌、利益再統籌的思路,全面延伸產業帶深度,著力形成連片開發、整體聯動的良好態勢。